实验实训

实验实训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实训 / 正文 /

食品与化工系实验实训室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年07月04日 10:18 

 

第一章   总  则

食品与化工系实验实训室是学院安全防范的重点单位,为了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严防实验、实训室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实验实训室意外安全事故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根据学校有关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验、实训室的具体情况,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沉着应对,遇事不乱,反应迅速,处置果断的工作原则,特制定实验、实训室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更好的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做到各负其责食品与化工系成立了实验实训室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小组:

    长:席会平  胡洁涛 

副组长:张德广  李珊珊

 员:雷昌贵  王  霞  王花丽  李 峰   刘洪颜   刘书红

张根明  何   王艳晓  孙亚丽  何世嘉

 

第二章   实验、实训室意外事故应急措施 

一、事故防范制度 

  1、食品与化工系成立实验实训室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每学期应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安排落实各项工作;定期检查监督各相关实验、实训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逐级安全责任制,贯彻执行谁主管,谁负责使用者与实验员共同管理的安全工作原则。 

3、各相关实验、实训室要按照系部相关规定进行定期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死角,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协调和解决。各实验实训室应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在每次实验实训室开放使用前要检查电路、电器、水管等各类硬件设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到及时处理,及时报告。每天下班前应关闭所有的水、电、通风系统等;大型仪器管理人员严格按规范操作管理,确保安全。 

4、实验实训室中各类实验器材、化学药品等的使用应严格按照系部有关管理规定。实验技术人员应经常检查实验器材、化学药品的安全情况,及时清理过期的药品。危险、有毒药品从严管理,剧毒药品采用保险箱存放,执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实验员平时要经常检查有危险、有毒药品保管室(柜)的安全情况,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 

5、教师应学习研究有关实验、实训室安全的有关知识,同时在理论教学和实验中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实验操作,教会学生在突发事故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相互救援、安全撤离。 

6、实验实训室中常备有效灭火器、沙桶和简单医药箱。 

二、事故报告程序 

1、在事发时现场教师、实验员应迅速组织、指挥,切断事故源,尽量阻止事态蔓延、保护现场;及时有序地疏散学生等人员,对现场已受伤人员作好自助自救、保护人身及财产。 

2、工作人员应立即报告系实验实训室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同时报告学院分管主管领导,并立即安排人员实施事故现场警戒和管制,立即赶到现场了解情况。 

三、实验、实训室设急救箱

箱内备有下列药剂和用品 

1、消毒剂:碘酒、75%的卫生酒精棉球等。

2、外伤药:龙胆紫药水、消炎粉和止血粉。

3、烫份药:烫伤油膏、凡士林、玉树油、甘油等。 

4、化学灼伤药:5%碳酸氢钠溶液、2%的醋酸、l%的硼酸、5%的硫酸铜溶液、医用双氧水、三氯化铁的酒精溶液及高锰酸钾晶体。

5、治疗用品:药棉、纱布、创可贴、绷带、胶带、剪刀、镊子等。

四、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一)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

1、一般应急处理方法

化学药品中毒,要根据化学药品的毒性特点及中毒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1)吸入时的处理方法

应先将中毒者转移到室外,解开衣领和纽扣,让患者进行深呼吸,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待呼吸好转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2)吞食药品时的处理方法

 为了降低胃液中药品的浓度,延缓毒物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并保护胃粘膜,可饮食下列食物:如牛奶、打溶的鸡蛋、面粉、淀粉、土豆泥的悬浮液以及水等。也可在500ml 的蒸馏水中,加入50g 活性炭,并把它充分摇动润湿,然后给患者分次少量吞服。一般10g15g 活性炭可吸收1g毒物。

 催吐。用手指或匙子的柄摩擦患者的喉头或舌根,使其呕吐。若用上述方法还不能催吐时,可在半酒杯水中,加入15mL 吐根糖浆(催吐剂之一),或在80ml 热水中溶解一茶匙食盐饮服。但吞食酸、碱之类腐蚀性药品或烃类液体时,由于易形成胃穿孔,或胃中的食物一旦吐出易进入气管造成危险,因而不要进行催吐。

 吞服解毒剂(2份活性炭、1份氧化镁和1份丹宁酸的混合物)。用时可取23 茶匙此药剂,加入一酒杯水,调成糊状物吞服。

3)药品溅入口内后,应立即吐出并用大量清水漱口。

2、常见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强酸(致命剂量1ml)

吞服强酸后,应立即服200ml 氧化镁悬浮液,或氢氧化铝凝胶、牛奶及水等,迅速将毒物稀释。然后至少再吃几个打溶的鸡蛋作为缓和剂。由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要使用。

2)强碱(致命剂量1g)

吞食强碱后,应立即用食道镜观察,直接用1%的醋酸水溶液将患处洗至中性。然后迅速服用500ml 稀的食用醋(1份食用醋,加4 份水) 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

3)氨气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输氧。当氨气进入眼睛时,让患者躺下,用水洗涤眼角膜58min后,再用稀醋酸或稀硼酸溶液洗涤。

4)卤素气体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吸入氯气时,给患者嗅11 的乙醚与乙醇的混合蒸气。吸入溴蒸气时,则应给患者嗅稀氨水。

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气体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药品进入眼睛时,应用大量水冲洗,并用水洗漱咽喉。

6)汞(致命剂量70mg HgCl2 )

吞服后,应立即洗胃,也可口服生蛋清、牛奶和活性炭作沉淀剂;导泻用50%硫酸镁。常用的汞解毒剂有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

7)钡(致命剂量1g)

30g 硫酸钠溶于200ml 水中,给患者服用,也可用洗胃导管注入胃内。

8)硝酸银

34 茶匙食盐溶于一杯水中,给患者服用,然后服用催吐剂,或者进行洗胃或者给患者饮牛奶,接着用大量水吞服30g 硫酸镁。

9)硫酸铜

0.10.3g 亚铁氰化钾溶于1 杯水中,给患者服用。也可饮用适量肥皂水或碳酸钠溶液。

10)氰(致命剂量0.05g)

吸入氰化物后,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使其横卧。然后将沾有氰化物的衣服脱去,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吞食氰化物后,同样应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并用手指或汤匙柄摩擦患者的舌根部,使之立刻呕吐,决不要等待洗胃工具到来才处理。因为患者在数分钟内即有死亡的危险。

不管怎样,要立即进行处理。每隔2min给患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1530s。这样氰基便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无毒的氰络高铁血红蛋白。接着再给患者饮用硫代硫酸盐溶液,使氰络高铁血红蛋白解离,并生成硫氰酸盐。

11)烃类化合物(致命剂量1050ml)

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如果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则会发生严重的危险事故。所以,除非患者平均每公斤体重吞食烃类化合物超过1ml ,否则应尽量避免洗胃或使用催吐剂。

12)甲醇(致命剂量3060ml)

可用1 %2 %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然后将患者转移到暗室,以控制二氧化碳的结合能力。为了防止酸中毒,每隔23h吞服515g 碳酸氢钠。同时,为了阻止甲醇代谢,在34 d内,每隔2h,以平均每公斤体重0.5ml 的量口服50 %的乙醇溶液。

13)乙醇(致命剂量300ml)

首先用自来水洗胃,除去未吸收的乙醇。然后一点一点地吞服4g 碳酸氢钠。

14)酚类化合物(致命剂量2g)

吞食酚类化合物后,应立即给患者饮自来水、牛奶或吞食活性炭以减缓毒物被吸收的程度。然后应反复洗胃或进行催吐。再口服60ml 蓖麻油和硫酸钠溶液(将30g 硫酸钠溶于200ml 水中)。千万不可服用矿物油或用乙醇洗胃。

15)乙醛(致命剂量5g) 和丙酮

可用洗胃或服用催吐剂的方法除去胃中的药物。随后应服泻药。若呼吸困难,应给患者输氧。丙酮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中毒。

16)草酸(致命剂量4g)

应给患者口服下列溶液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①在200ml 水中溶解30g 丁酸钙或其它钙盐制成的溶液;②可饮服大量牛奶,也可饮用用牛奶打溶的鸡蛋白,起镇痛作用。

17)氯代烃

吞食氯代烃后,应用自来水洗胃,然后饮服硫酸钠溶液(将30g 硫酸钠溶于200ml 水中)。千万不要喝咖啡之类的兴奋剂。

吸入氯仿后,应将患者的头降低,让患者伸出舌头,保持呼吸道畅通。

18)苯胺(致命剂量1g)

如果苯胺沾到皮肤上,应用肥皂和水将污物擦洗除去。若吞食,应先洗胃,然后服用泻药。

19)三硝基甲苯(致命剂量1g)

沾到皮肤上时,应用肥皂和水尽量将污物擦洗干净。若吞食,首先应洗胃或用催吐剂进行催吐,待大部分三硝基甲苯排出体外后,再服用泻药。

20)甲醛(致命剂量60ml)

吞食甲醛后,应立即服用大量牛奶,再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进行处理,待吞食的甲醛排出体外,再服用泻药。如果可能,可服用1 %的碳酸铵水溶液。

21)二硫化碳

吞食二硫化碳后,首先应洗胃或用催吐剂进行催吐,让患者躺下,并加以保暖,保持通风良好。

22)一氧化碳(致命剂量1g)

首先应熄灭火源。并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使患者躺下,并加以保暖。为了使患者尽量减少氧气的消耗量,一定要使患者保持安静。若呕吐时,要及时清除呕吐物,以确保呼吸道畅通,同时要进行输氧。

(二)化学药品灼伤的应急处理

化学药品灼伤时,要根据药品性质及灼伤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1、若试剂进入眼中,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先用抹布擦去溅在眼外的试剂,再用水冲洗。若是碱性试剂,需再用饱和硼酸溶液或1%醋酸溶液冲洗;若是酸性试剂,需先用碳酸氢钠稀溶液冲洗,再滴入少许蓖麻油。若一时找不到上述溶液而情况危急时,可用大量蒸馏水或自来水冲洗,再送医院治疗。

2、当皮肤被强酸灼伤时,首先应用大量水冲洗1015min,以防止灼伤面积进一步扩大,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液进行洗涤。但是,当皮肤溅上浓硫酸的量较多时,应先用干抹布擦拭,再用大量水冲洗。当皮肤被草酸灼伤时,不宜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进行中和,这是因为碳酸氢钠碱性较强,会产生刺激。应当使用镁盐或钙盐进行中和。

3、当皮肤被强碱灼伤时,尽快用水冲洗至皮肤不滑为止。再用稀醋酸或柠檬汁等进行中和。但是,当皮肤被生石灰灼伤时,则应先用油脂类的物质除去生石灰,再用水进行冲洗。

4、当皮肤被液溴灼伤时,应立即用2%硫代硫酸钠溶液冲洗至伤处呈白色;或先用酒精冲洗,再涂上甘油。眼睛受到溴蒸气刺激不能睁开时,可对着盛酒精的瓶内注视片刻。

5、当皮肤被酚类化合物灼伤时,应先用酒精洗涤,再涂上甘油。

6、氢氟酸腐蚀,先用大量冷水冲洗,再以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然后用甘油氧化镁涂在纱布上包扎。

(三)起火与爆炸的应急处理

实验、实训室起火或爆炸时,要立即切断电源,打开窗户,熄灭火源,移开尚未燃烧的可燃物,根据起火或爆炸原因及火势采取不同方法灭火并及时报告。

1、灭火措施

1)地面或实验台面着火,若火势不大,可用湿抹布或砂土扑灭。

2)反应器内着火,可用灭火毯或湿抹布盖住瓶口灭火。

3)有机溶剂和油脂类物质着火,火势小时,可用湿抹布或砂土扑灭,或撒上干燥的碳酸氢钠粉末灭火;火势大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或四氯化碳灭火器扑灭。

4)电器起火,立即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四氯化碳蒸气有毒,应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使用)。并及时做好疏散工作。

5)计算机。电脑着火应马上拔下电源,使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如果发现及时,也可以拔下电源后迅速用湿地毯或棉被等覆盖电脑,切勿向失火电脑泼水,因为温度突然下降,可能会使电脑发生爆炸。

6)衣服着火,切勿奔跑,应迅速脱衣,用水浇灭;若火势过猛,应就地卧倒打滚灭火。

7)酒精灯发生火灾,应用湿抹布盖灭,火势大时应用灭火器。

8)食用油锅。油锅起火时,千万不能用水浇。因为水遇到热油会形成炸锅。使油火到处飞溅。扑救方法是用锅盖或能遮住油锅的大块湿布遮盖到油锅上,使燃烧的油火接触不到空气缺氧而自熄。

9)燃料油、油漆。燃料油或油漆起火千万不能用水浇,应用泡沫、干粉或1211灭火器或沙土进行扑救。

10)化学危险物品。实验室、化工厂、仓库常存有一定量的硫酸、硝酸、盐酸、碱金属钾、钠、锂,易燃金属铝粉、镁粉等,这些物品遇水后极易发生反应或燃烧,是绝不能用水扑救的,应用干砂土或干粉灭火器扑救。

11)不同的火灾采用不同的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扑灭桶装油品、管线、地面的火灾,不适用于电气设备和精密金属制品的火灾;四氯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灭电器设备和贵重仪器设备的火灾,由于四氯化碳毒性大,使用者要站在上风口,灭火后要及时通风;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适用于精密仪器、电气设备以及油品化验室等场所的小面积火灾;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油罐区、库房、油泵房、发油间等场所的火灾,不适用于精密电器设备的火灾;1211灭火器广泛用于扑救各种场合下的油品、有机溶剂、可燃气体、电器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

12)火势大时,应及时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拨打火警电话119

2、防爆

实验室中能引起爆炸的物品很多,某些强氧化剂,如:硝酸盐、氯酸盐、过氧化物等,一旦遇上有机物、易燃性物质、还原剂或发生强烈摩擦、撞击等即发生强烈爆炸;还有许多可燃性气体,如:丙酮、氢气、甲烷等,一旦与空气混合,达到其爆炸极限时,遇火即可发生爆炸。我系某些实验项目中有制取甲烷、氢气的实验,并且实验中使用酒精灯加热,若实验室通风效果不好,易燃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有引发爆炸的危险。教师在选择实验项目时应考虑周全,千万不能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危险试剂储存室应设防爆灯、排气扇;危险压力容器(如高压蒸汽消毒锅、液化气罐)应经常检查是否处于正常状况,高压消毒锅必须由教师单独操作。

一般情况下,燃烧和爆炸往往同时发生,有时先着火后爆炸,有时则爆炸后引起火灾,因此二者的预防措施类同。

3、烧伤的应急处理

应根据烧伤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救治。我国按三度四级法对烧伤的深度进行分级: Ⅰ度烧伤:伤及表皮层;临床见局部红斑,无水疱,烧灼性疼痛;1周内愈合。 Ⅱ度烧伤:伤及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有水疱,水疱基底潮红,剧痛,2周内愈合,愈合后无瘢痕,可有色素沉着或脱失。 Ⅱ度烧伤:伤及真皮深层,皮肤附件健在。临床见有水疱,水疱基底红白相间,痛觉迟钝,34周愈合,愈合后有瘢痕。 Ⅲ度烧伤特点:伤及全层皮肤,甚至皮下组织、肌肉、骨骼。无水疱,焦痂,有树枝状栓塞血管,无痛,不能自愈。

烧伤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

1)迅速脱离致伤源。迅速脱去着火的衣服或采用水浇灌或卧倒打滚等方法熄灭火焰。切忌奔跑喊叫,以防增加头面部、呼吸道损伤。

2)立即冷疗。冷疗是用冷水冲洗、浸泡或湿敷。为了防止发生疼痛和损伤细胞,烧伤后应迅速采用冷疗的方法。在6h 内有较好的效果。冷却水的温度应控制在1015 ℃为宜,冷却时间至少要0.52h左右。对于不便洗涤的脸及躯干等部位,可用自来水润湿23 条毛巾,包上冰片,把它敷在烧伤面上,并经常移动毛巾,以防同一部位过冷。若患者口腔疼痛,可口含冰块。

3)保护创面。现场烧伤创面无需特殊处理。尽可能保留水疱皮完整性,不要撕去腐皮,同时只要用干净的被单进行简单的包扎即可。创面忌涂有颜色药物及其它物质,如龙胆紫、红汞、酱油等,也不要涂膏剂如牙膏等,以免影响对创面深度的判断和处理。

4)镇静止痛。尽量减少镇静止痛药物应用,如遇到疼痛敏感伤者可皮下注射杜冷丁、异丙嗪等药物;若伤者持续躁动不安,应考虑是否有休克现象,切不可盲目使用镇静剂。

5)液体治疗。烧伤面积当达到一定程度,患者可能发生休克。若伤者出现犯渴要水的早期休克症状,可少量饮用淡盐水,一般一次口服不宜超过50ml。不要让伤者大量饮用白开水或糖水,以防胃扩张或脑水肿。深度休克需静脉补液。静脉输液以等渗盐水、平衡液为主的晶体,依据条件可补低右、血浆等胶体。通常晶体与胶体以1:12:1为宜。同时可适量补充一些5%10%葡萄糖液,忌单独大量输注葡萄糖液,尤其是病情严重需长距离转送的患者。

6)转送治疗。原则上就近急救,若遇危重患者,当地无条件救治,需及时转送至条件好的医院。转送过程中需要注意几方面: 保证输液,减少休克发生的可能性。 保持呼吸道通畅。伴有吸入性损伤者,轻度需抬高头部,中度需气管插管,重度需气管切开。 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成人最好保证80100ml/h;小孩1ml/h.kg体重。 注意创面简单包扎。 注意复合伤的初步处理。 注意患者保暖。 运输途中要尽量减少颠簸,减少休克发生可能性。

(四)烫伤的应急处理

烫伤时,如伤势较轻,涂上苦味酸或烫伤软膏即可;如伤势较重,不能涂烫伤软膏等油脂类药物,可撒上纯净的碳酸氢钠粉末,并立即送医院治疗。

(五)玻璃割伤的应急处理

实验、实训室中最常见的外伤是由玻璃仪器或玻璃管的破碎引发的。作为紧急处理,首先应止血,以防大量流血引起休克。原则上可直接压迫损伤部位进行止血。即使损伤动脉,也可用手指或纱布直接压迫损伤部位即可止血。由玻璃片或管造成的外伤,首先必须检查伤口内有无玻璃碎片,以防压迫止血时将碎玻璃片压深。若有碎片,应先用镊子将玻璃碎片取出,再用消毒棉花和硼酸溶液或双氧水洗净伤口,再涂上红汞或碘酒(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并包扎好。若伤口太深,流血不止,可在伤口上方约10cm 处用纱布扎紧,压迫止血,并立即送医院治疗。

(六)化学药品溅出紧急应对措施

  1、当轻微危险化学品溅出

  应将溅出物影响区域控制在最小范围,并避免吸入溅出物产生的气体,通知事故现场人员,用合适的化合物去中和、吸收无机酸。收集残留物并放置在容器内,当作化学废弃物处理。最后要用水清洗事故现场。

  2、当重大危险化学品溅出

  应尽快将受伤或辐射人员搬离事故现场,疏散事故现场人群,封锁现场。如果溅出化学品属易燃品的,要关掉点火源和热源,拨打安全部门电话。

  (七)触电事故处理

首先切断电源,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拉触电者,也不能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如果触电者在高处,则应先采取保护措施,再切断电源,以防触电者摔伤。然后将触电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若出现休克现象,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治疗。

四、常用应急处理联系电话

食品与化工系办公室:7667878

学院医务室电话:3397120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

 

食品与化工系

  2017813

 

 

上一条:化学品库房安全管理规定

下一条:学生实验守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