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引导大学生积极看待困难和挫折,发掘自身优势,提升心理韧性,3月26日,我校按要求认真组织观看了“泥泞中盛开繁花—大学生挫折应对 ”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共有11643名师生观看了课程。
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以苏轼曲折的人生及其挫折应对作为主要线索,通过“转变心态,构建成长型思维”、“3I(i)法赋能,提升心理韧性”、“妙改挫折,点亮多彩未来”三个部分及相应课堂活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学会应对挫折,发掘自身优势,提升心理韧性。
本次心理健康公开课的观看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正确处理挫折的技巧,帮助学生冷静应对困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帮助理解他人困境,学会在他人困难时提供帮助,对构建和谐大学环境有重要作用,对大学生提升心理韧性、应对挫折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计算机学院组织学生集中观看

食品与化工学院组织学生集中观看

建筑工程学院组织学生集中观看

公共管理学院组织学生集中观看

人文艺术学院组织学生集中观看

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学生集中观看
师生感悟分享
计算机技术学院辅导员李姝仪老师

作为高校辅导员,观看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后,我感触颇深。当下社会节奏快,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人际等多重压力,心理韧性不足,常因考试失利、求职受挫、宿舍矛盾等陷入迷茫、逃避甚至极端情绪,培养抗挫折能力迫在眉睫。
此次公开课让我深受启发:要引导学生正视挫折,以案例让他们明白挫折是成长契机;强化情绪管理训练,如传授“ABC情绪理论”,助其理性看待压力;构建家庭、朋辈、专业咨询结合的支持网络,给予学生倾诉和陪伴。
今后,我会将抗挫折教育融入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开设压力应对工作坊,开展情景模拟;召开“成长型思维”主题班会,借榜样故事重塑学生对失败的认知;对特殊群体进行一对一心理韧性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希望借此帮学生铸就强大内心,在挫折中觉醒,在风雨中成长。
计算机技术学院 24网络1班心理委员 徐华阳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于困境中的洒脱,曾让我心向往之,却也觉遥不可及。然而,有幸聆听了这场以苏轼人生为线索探讨大学生挫折应对的讲座后,我犹如在迷茫雾霭中寻得一盏明灯,心中豁然开朗,诸多感悟涌上心头。
讲座伊始,老师以苏轼跌宕起伏的仕途引入,让我看到了一位天才文人在现实泥沼中的挣扎与不屈。苏轼一生多次被贬,黄州、惠州、儋州……每一处都是常人眼中的绝境,可他却能在困境中转念,实现心态的华丽蜕变。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挫折并非人生的终点,恰恰是成长的契机。当我们面临学业上的瓶颈,如连续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因课程难度大而产生畏难情绪时,不应一味地陷入自我否定,应像苏轼面对乌台诗案后的落魄一样,试着转变心态,把困难当作磨砺心智的试金石。与其抱怨课程太难、老师要求太高,不如主动调整学习方法,积极向老师同学请教,以乐观进取取代消极沮丧,构建属于自己的成长型思维。
这场公开课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在挫折面前略显干涸的心田。它让我懂得,人生之路漫漫,挫折不可避免,但只要怀揣苏轼般豁达的心境,掌握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法,我们便能在泥泞中踏出坚实步伐,让繁花在困境中傲然绽放。未来的日子里,我愿以苏轼为榜样,直面挫折,书写属于自己的绚丽篇章。
经济与管理学院 23现代物流管理班班长 宗盼烨

在大学校园这片充满希望与梦想的土地上,每位学子都怀揣着美好的憧憬。然而,挫折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礁石,随时可能让前行的航船颠簸。为此,学校组织收看了以“泥泞中盛开繁花—大学生挫折应对”为主题的心理健康公开课。
公开课开始,老师通过案例将大学生可能遭遇的挫折清晰呈现,分为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指出,挫折带来的情绪低落、自我怀疑,是正常反应,关键是如何从中走出。首先要调整心态,把挫折当作成长的契机。就像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却能在困境中豁达洒脱,留下无数传世佳作。大学生也应如此,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纳挫折。其次是合理归因,冷静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是自身努力不够,还是方法不当,抑或外界不可抗力,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此外,构建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极为重要,向家人倾诉、找朋友帮忙、寻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指导,都能帮助我们在挫折中获得力量。
这场公开课,让我深刻认识到,挫折虽会带来一时的痛苦,但更是成长的催化剂。在人生的泥泞道路上,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保持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让繁花盛开,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